食品保质期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。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再上市,危害很大,原本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细菌群,通过繁殖可能出现“几何级”放大。而原本不应存在的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金色葡萄球菌等“健康杀手”,也会乘虚而入。所以,食品应该在保质期内食用,但是那些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还可以吃吗?
买到快过期的临界食品,一定要及时消费,不要让它在自己的家里储藏很长时间,既没有人负责,又吃到不新鲜的食品。比如说,很多人贪便宜购买买二送一的罐头,很可能其中一盒或两盒是快要到保质期界限的产品。这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包装上标明的日期,提醒家人把快要过期的那盒先吃掉。
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,都有一定的储藏条件要求。一般来说,储藏温度越高,同样一种食品的保质期越短。比如说,-18度下能保存12个月,不等于-8度下也能存这么长时间。反过来,降低食物的储藏温度,可以延长保质期。如果一种产品注明室温下存放3个月,它在冷藏室里很可能放5个月也没问题。
买了快过期的常温保藏食品,如果知道自己没法在到期之前吃完,可以通过降温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。比如说,面包和馒头搞“买一袋送一袋”,其中一袋可能快要过期,而自己家里人口少,不可能在三天之内把两袋都吃完。这时候,把它分装成一天能吃完的小包,扎好口,分别放进冻箱里冷冻起来。在冷冻室里不会长霉,也不会变干,放两周都没问题。吃的时候取出来,用微波炉的化冻档转1分钟就好了,新鲜如初。不过,即便如此,也不要让馒头面包之类在冷冻室里一住就是几个月,既浪费电,吃起来口感又不新鲜。
购买临界食品需要注意的问题
界定什么叫做“保质期临界”,本身是个好政策。一能提示商家避免过期销售,二能提示消费者注意即将到期问题,购回后尽快吃完,三能避免食物浪费,四能促进商家打折或赠送销售。
消费者须知
保质期快要到来那一段时间,并不意味着食物不能食用,或者安全性已经下降,所以,如果愿意购买,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。即便买回家之后,放过了保质期的日子,有些食物如果状态正常,仍然可以食用。比如说,面包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,颜色、味道和口感正常;果酱和蜂蜜没有发霉也没有酒味,味道和口感正常,那么不一定非要扔进垃圾桶。
保质期的界限在于界定法律责任。在这个日子之前,商场可以合法销售,有任何质量问题,由生产者负法律责任;但买来之后在消费者家里过期,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或品质明显下降的情况,商家和生产厂家是不负法律责任的。消费者要自行判断过期食物是否能够食用。
保质期不等于后可食时间。在保质期过后,也许一些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,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。比如说,冷冻食品过期之后,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,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,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,风味、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,味道不新鲜,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,脂肪可能发生轻微氧化。又比如说,酸奶、乳酸菌饮料等过期之后如果颜色、状态、风味正常,仍可饮用,但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,可能会失去部分保健价值。